Search

和風商藝共生——東京音樂地圖| 朱振威 - 立場新聞

dangdutandutdut.blogspot.com

膽敢放棄賺盡,在黃金地段實現商藝合一,將商業項目結合表演藝術場地——即是今天鄭志剛為保育皇都戲院所立下的宏願——在東京的成功例子,本來就為數不少。今天展望皇都未來的同時,讓我們檢視這一批與未來皇都戲院發展項目能夠真正對應的個案,一窺日本財團如何比香港財團超前三十年,將「文化」納立營運策略,先後創造一個又一個在香港人眼中只是海市蜃樓的「文化綠洲」。

森大廈豈止開美術館?——方舟上的三得利音樂廳

廣告

三得利音樂廳(Suntory Hall)可算是繼美國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之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建音樂廳名流青史」經典案例。以進口洋酒起家的三得利株式會社為慶祝自家品牌威士忌及啤酒分別面世六十及二十周年,參與了在六本木與赤坂交界達5.6公頃的大型市區重建項目ARK Hills(アークヒルズ,有譯「方舟之丘」),斥資興建了三得利音樂廳以作紀念。音樂廳於1986年啟用,是東京首個專為古典音樂演奏而設的大型音樂廳(內有2006座的大廳及432座的小廳)。ARK Hills的發展商,正是,發展六本木新城及森美術館的森大廈株式會社。

廣告

獲指揮皇帝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擔任顧問提供意見,由永田音響傳奇聲學設計師豐田泰久親手設計,三得利音樂廳憑著超卓音效廁身世界著名音樂廳之列。世界各地頂級樂團及一眾古典音樂大師若要訪日巡演,三得利音樂廳幾為必到一站。

ARK Hills原意旨在將赤坂一丁目重建,名稱ARK來自赤坂(Akasaka)與六木木(Roppongi)的交匯連結之處(Knot)。計劃早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由於受影響居民人數眾多,而且牽涉寺廟及教堂,一直延至1986年才完成。整個建築群包括多幢商廈及公寓、東京全日空洲際酒店、三得利音樂廳、ARK花園、ARK卡拉揚廣場等。

同是市區重建項目,如果皇都戲院能夠以原址古蹟活化成音樂廳配合新建商業項目經營,回饋社會,這樣的故事豈非比三得利音樂廳更見人性,更能觸動人心?


三得利音樂廳主席、大提琴家堤剛分享音樂廳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2019)

行街睇show一條龍——東急集團的文化村

許冠傑唱過「尋晚響東急碰正個日本娃娃」,為經已結業逾廿年的香港東急百貨留下了一抹痕跡。不過由原名「東京急行電鐵」的東急集團經營的日本東急百貨在日本仍然屹立不倒。而位於澀谷的東急百貨本店,正是集團興建的表演藝術中心文化村(Bunkamura)所在地。

東急集團在1980年代初確定以「3C」業務為發展策略:文化(culture)、有線電視(CATV,後轉向通訊communication)、卡類服務(card)。1982年委託日本都市總合研究所撰寫「澀谷計劃1985」,以制定集團在澀谷區的發展藍圖,至1984年確定興建文化村,選址就在東急百貨本店旁邊(原址為澀谷區立大向小學,地皮早於1964年購入)。有趣的是,時任社長五島昇以「文化村」命名該表演藝術中心,靈感來自電影公司東映興建的主題公園「東映太秦映畫村」!

文化村於1989年啟用,樓高六層,另有兩層地庫。內有2150座的音樂廳Orchard Hall(可轉換劇院模式供歌劇及芭蕾舞演出)、747座的劇場Theatre Cocoon、展覽廳The Museum、戲院Le Cinèma及一系列餐廳與商店。Orchard Hall有東京愛樂樂團及芭蕾舞團K-Ballet Company作場地伙伴,而K-Ballet Company的藝術總監熊川哲也亦是音樂廳的藝術總監。

以「文化」為發展戰略,在人流最多經濟價值最高的地段經營表演場所,早在三十多年前由日本財團已親身示範,直到今天新世界打著The Artisanal Movement旗號,不謀而合走上同一道路,香港人才如夢初醒,原來營商也可如此!

不打緊,有心唔怕遲。

Orchard Hall藝術總監熊川哲也就武肺閉館的心聲 (2020)


名實相符也名不符實——沒有歌劇的東京歌劇城

無論是多年前台北「國家音悅廳」(國語「國家音樂廳」諧音)或是香港的帝琴灣 Symphony Bay(裡面再分凱弦居Villa Concerto和凱琴居Villa Rhapsody)、愛海頌 Seaside Sonata、薈蕎 The Met. Acappella、峻弦 Aria,看到這些挪用音樂字眼或是諧音的樓盤名字總是混身不自在。不過,這幢位於新宿,樓高54層,叫作東京歌劇城大樓(Tokyo Opera City Tower)的甲級商廈,卻真的跟音樂有關:內有一個1632有極出眾外觀的東京歌劇城音樂廳(Tokyo Opera City Concert Hall)、一個286座的演奏廳、一個可供交響樂團使用的排練室(目前主要供東京愛樂樂團使用),還有美術館、多媒體展覽場地及藝術相關商店,應有盡有。

日本電訊業龍頭NTT(日本電信電話集團)仍是前身日本電信電話公社(簡稱「電電公社」,好可愛)時已構思興建這幢商業大廈。1996年落成後成為新宿第三高的大廈,除了NTT自己使用外,引入多家大型企業作租戶設立總部辦公室,包括外國企業如法國Sanofi、加拿大宏利保險、美國蘋果(2013年遷往六本木新城)等。

音樂廳的正式全名是「東京歌劇城音樂廳-紀念武滿徹」,以紀念自1992年起出任音樂廳籌備階段藝術顧問的作曲家武滿徹--他於1996年初逝世,未能見證音樂廳開幕。2015年,英國《衛報》請來聲學權威Trevor Cox選出他心目中的世界十大音樂廳,榜上出現了唯一一個來自亞洲而且是來自日本的音樂廳,但那並不是三得利音樂廳,而是東京歌劇城音樂廳!

以外觀作標準,東京歌劇城音樂廳肯定也能擠身世界十大

以外觀作標準,東京歌劇城音樂廳肯定也能擠身世界十大

不過,這個東京歌劇城還是名不符實:如果要看歌劇,你得到比鄰的新國立劇場(1998年啟用)。有趣的是雖然兩幢建築物是相連接,東京歌劇城音樂廳是位於新宿,新國立劇場不屬於東京歌劇城且劃入澀谷!

忽發奇想,將來皇都戲院重開以及周邊商住大廈落成後,整個發展項目會叫甚麼名字?

香港小交響樂團於東京歌劇城音樂廳排練及演出花絮 (2019) 片首有音樂廳內部細節特寫

樂在鬧市本是平常

除了上述三個音樂廳,還有位於墨田區錦糸町駅側,東京晴空塔附近的Sumida Triphony Hall,也是類似的市區重建產物。錦糸町駅原有貨物調車場於1968年停用,經過漫長的規劃及招標,最後調車場改建成以八幢建築物組成的ARCATOWERS,除了商廈及住宅部份,包括了ARCAKIT百貨公司、東武Levant酒店,以及Sumida Triphony Hall,所有建築於1997年全部落成。

ARCATOWERS名字中的「arca」靈感來自「arcadia(世外桃源)」一詞,為項目而成立的同名發展商也用以引伸為公司宗旨「Active Renovation for Citizens Advantage」。同樣是東京市區重建的產物,一如森大廈與東急,在全新的發展項目裡加插了音樂廳。目前音樂廳是新日本愛樂樂團的主要練習及演出場地,當然也有主辦其他節目,也建立場地專屬青年樂團以培養音樂學生。

Sumida Triphony Hall 20周年特輯 (2017)

香港樂迷或其他表演藝術愛好者除了香港文化中心及香港大會堂就一律嫌遠嫌隔涉,應該很羨慕東京的音樂廳都在旺區吧?而當那些「好過無」的文娛中心全數與內含街市的市政大廈連成一體,東京不少表演場地卻是與公園並存:NHK大廳在代代木公園(又是澀谷!)、東京藝術劇場在池袋西口公園側(往革命聖地新珍味非常方便,也可逛東武)、東京文化會館在上野公園內(一批博物館給你參觀或是日劇聖巡、沿上野公園通下山又可以行街),而且對正上野駅「公園口」。

你覺得東京歌劇城音樂廳與東京文化會館哪一個更漂亮?

你覺得東京歌劇城音樂廳與東京文化會館哪一個更漂亮?

提到上野公園,裡面還有建於1890年,今年已有130年歷史的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原是學校禮堂,後因學校拼入東京藝術大學隨舊校舍荒廢。由於這個禮堂見證了明治維新後一代又一代日本青年為著學習西方音樂發奮圖強,而且不少成為日後一代宗師,當時在一批日本音樂家極力爭取之下,最終奏樂堂在1984年拆卸獲保留所有原本建材,在上野公園內另一位置重建而得以倖存,現在仍然是表演場地。

要是繼續數下去,還有大批隨便一個都能完勝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的地區「公會堂」(例如擁有永田音響出品的杉並公會堂),那些就真的是服務街坊的地區設施了。

我在杉並公會堂這個位置看了一場馬勒第六交響曲,那種聲響震撼畢生難忘

我在杉並公會堂這個位置看了一場馬勒第六交響曲,那種聲響震撼畢生難忘

我如此不厭其煩的數下去,只為說明一件事:東京的音樂廳不少位於鬧市,選址務求方便樂迷欣賞音樂。能夠做到這一點,並非政府有多關心市民所需,而是財團都願意「賺少啲」(也許泡沫經濟推波助瀾),在自家身處黃金地段的發展項目附設文化設施,回饋社會。當新世界在廿一世紀成為香港少數終於意識到企業責任應包括與社會持份者創建共享價值,我們這個「國際都會」其實早已落後日本三十年,甚至落後美國過百年——想想卡內基?想想洛克菲勒?

別忘掉,歐德禮(Harry Odell)六十多年前興建的是「璇宮戲院」而不是「璇宮劇場」或「璇宮音樂廳」,就是為了做到商藝共生!

(我總覺得歐德禮泉下有知見大家只強調皇都戲院在流行文化的影響力或是與北角街坊的連結,卻總是避談他要推廣高雅藝術及將「世界」帶來香港的宏願,應會會感到無比納悶,另文再談。)

在檢視幾個日本音樂廳個案之際,「重建」、「保育」、「文化」、「回饋」等關鍵字一而再三地在腦海閃過…… 但願我們六年後要書寫皇都戲院之時,也可以欣然地以皇都新傳,為香港寫下成功案例。

附:本文提及的東京表演場地一覽

------

**皇都戲院系列**

皇都戲院未死,只是沉睡-給鄭志剛的信
2016/09/08
https://leonchu.net/2016/09/08/20160908/

雙城記-南京大戲院與皇都戲院
2016/09/10
https://leonchu.net/2016/09/10/20160910/

璇宮戲院點將錄--數訪港古典音樂大師
2016/09/12
https://leonchu.net/2016/09/12/20160912/

中英樂團在璇宮(1954-55)
2016/09/13
https://leonchu.net/2016/09/13/20160914/

歐德禮的音樂夢——談皇都戲院作為音樂廳的過去與未來
2016/12/13
http://www.iatc.com.hk/?a=doc&id=90897

喚醒皇都戲院的靈魂
2017/12/11
https://leonchu.net/2017/12/11/20171211/

皇都戲院 不日甦醒
2020/10/09
https://leonchu.net/2020/10/09/20201009/

延伸閱讀

論當前香港表演場地窘境
2015/06
https://leonchu.net/2017/01/09/20150630/

荃灣大會堂之死
2019/03/03
https://leonchu.net/2019/03/03/20190302/

是誰殺死荃灣大會堂
2019/03/20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63009

Let's block ads! (Why?)




October 24, 2020 at 08:48AM
https://ift.tt/2G0IISA

和風商藝共生——東京音樂地圖| 朱振威 - 立場新聞

https://ift.tt/3ef2iGz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和風商藝共生——東京音樂地圖| 朱振威 - 立場新聞"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