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不只是新地標,是會唱歌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台灣跟我玩 -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dangdutandutdut.blogspot.com

當外國媒體都在關注台灣,在疫情下率先舉辦萬人演唱會,其實同時間台灣的流行音樂界有另一件大事發生,就是會在9月5日開幕的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Taipei Music Center 。

位於台北南港車站及捷運昆陽站之間台灣流行音樂中心(簡稱:北流),外型好像是一艘巨大的太空船,晚上亮燈後又變成一顆大寶石,是很耀眼、充滿科幻感的建築物,相信會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它由美國及台灣的建築師團隊共同設計,起伏的外形是模擬台灣山岳高低起伏,也寓意台灣的流行音樂可以創造更多高峰。

對於旅人來說,或許是多了一個打卡點,但對於台灣來說,更重要是這幢耀眼建築物的內涵。蔡英文在開幕儀式上說:「每一磚、每一瓦,不只是蓋一棟建築物,蓋的是台灣流行音樂的未來,是一棟會唱歌的建築。」很多城市的演唱會場地,本身是體育場館或展覽場地,剛好有寬大的空間,也可以變身成演唱會場地,而北流之所以是「會唱歌」,是因為它是為流行音樂度身訂造的場館。

內裡有4間Live House,分別可容納200至1600人,亦有一個最多容納約5000人的場館,填補了北台灣缺乏中型流行音樂演出場地的板塊。舞台由14個電動區塊組成,可配合演出單位需要去提供多變的舞台,減少搭建時間及成本,場館均設有專業隔音門,音響系統亦是世界知名品牌,提供最佳的音響效果,中心亦設有錄音室、練團室及培育人才的產業區等,務求把流行音樂各個範疇包含在內,打造一個完整的流行音樂園區。

台灣每年大大小小的音樂節活動多不勝數,有很多小型演出機會讓歌手曝光,以現場演出去累積經驗及觀眾,也有如台北華山創意園區內的Legacy,可容納1000多人,或者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及台大體育館約3000人的場館,以及是容納一萬多人的小巨蛋,中間就是少了一個中型場館。畢竟不是每位歌手都能一下子踏上小巨蛋的台板,台北市文化局希望北流提供一個相對較可負擔的中型場館,建構一個表演場地的階梯,有不同場館讓歌手一級一級成長,累積更多觀眾,觀眾又有更多演出可看,形成一個健康的產業循環。

俗語有說:「隔行如隔山」,要能好好帶領一間企業或一個行業向前走,最怕就是「外行人帶內行人」。北流的董事局內,絕大部分是唱片公司管理層,也有Live House的營運者,掌舵的董事長是資深詞、曲、唱作音樂人黃韻玲,雖然沒有新生代音樂人,被指欠缺活力,不過起碼不會被一些不懂音樂及行業的人來亂指揮。

北流從規劃、設計到興建,耗時十多年,增加多一個場館始終是好事,但也有聲音質疑是否就能成為一個產業引擎。我不是專業樂評人,只是一位樂迷,曾去過台灣不少海邊、戶外、藝文活動等音樂節,從這些小型音樂會認識不少之前沒有聽過的歌手,被他們的演出吸引,回去找他們的歌曲來聽,漸漸地串流平台收藏了越來越多的台灣音樂。

流行音樂是一種藝術,是要被看見、被聽見,單是多一個場館當然不是全部,更需要是一個全面的發展計劃。台灣文化部自2007年推出針對獨立樂團、流行音樂的計劃,資助製作及行銷專輯,例如近年廣受樂迷喜歡的草東沒有派對及茄子蛋也有參與計劃,之後更增設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負責整合行銷、人才培訓、海外推廣、資助巡演等,連製作音樂錄影帶也可申請,近幾年平均每年補助金額約3至4億元新台幣(約1億港幣)。

雖然不少批評聲音說資助金額也有給知名歌手,對推動產業沒用及浪費資源,但始終政府有把流行音樂視作一個產業去扶持。對於新歌手或獨立樂團,獲得資助金額是重要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之後能否走下去,靠的始終是音樂的質素。

再看看我們身處的城市,有藝術局負責文藝活動,但不包括獨立或流行音樂,有的可能只是每年在影視娛樂博覽舉辦的亞洲流行音樂節,規劃及興建耗時超過十年的西九文化區,但內裡沒有一個場館是為流行音樂而設,連坊間一些小小的Live House,也逃不過被指是違規經營而無法經營的下場,在這裡是連爭拗政策是否有用的機會也沒有,在這裡可能也不奢求政府扶持,只求不搞亂局便好了。

作者facebook

Let's block ads! (Why?)




September 05, 2020 at 05:19PM
https://ift.tt/2Z7YYaL

不只是新地標,是會唱歌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台灣跟我玩 -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https://ift.tt/3ef2iGz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不只是新地標,是會唱歌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台灣跟我玩 -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